行业动态

行业指数 行业洞见 新闻报道

七、八月医药市场行情开始出现理性回归,未来在哪里?

2022.07.25
华医研究院 医耘科技  2021-09-03 08:00

1、华医观点


华医研究院通过对最新上市的医药公司梳理,以及借助多年来的医药行业研究积累,逐渐构建出自己的投资逻辑。对此,我们也邀请到华医研究院院长刘云博士,同时也是华医资本创始人,拥有多年医药行业投资经验,来为我们分享医药投资行业的风口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


 以下,enjoy:



7月、8月两个眼科服务公司上市,加上之前上市的几家,眼科行业也迎来爆发,近年来爱尔眼科在A股市场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代表,新贵们的扎堆上市让这个市场更加繁荣,资本市场从单一追捧行业上游科技类企业逐渐延伸到下游服务市场,最近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医疗服务类也将引来资本的追捧,医疗服务类投资也许迎来拐点,我们拭目以待。

 

澳华内镜、漱玉平民、华兰生物等“老牌”行业企业上市,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于医疗健康类项目的追逐在加剧,医疗类企业上市正当时,抓住好的时机大步迈向资本市场,对于行业无疑是利好的,很多行业老兵的突围上市,给一级市场投资人带来信心,可见行业热度全面提升,而不仅仅限于某些热门赛道。

 

自港股18A开放以来,港股已经成为创新器械、创新药公司首选上市市场,本次先瑞达和心玮先后港交所上市,更加清晰了创新医疗器械赛道退出的主流路径,但我们也看到市场在分化,公司市值差距拉大,归创通桥6月上市,首日市值超150亿,而心玮8月份上市,市值仅在55亿、且遇到上市破发,一方面是公司本身的产品线差距不同,另一方面市场行情开始理性回归,对于公司价值的认定将更加考验投资人的能力。

 

华医在创新药、服务、创新器械、养老等领域都有所布局,近期相继布局了创新医疗器械、检测服务,以及正在尽调多个项目包括材料创新、给药途径创新等领域,我们将继续秉承研究驱动型投资的风格,期待更早的发现优秀赛道中优秀的企业。

 



2、七月上市公司汇总


西点药业于2021年7月8日在创业板上市通过


西点药业的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其形成了以抗贫血用药(核心产品为益源生)、治疗精神障碍用药(核心产品可同)原料药为核心,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和抗肿瘤治疗用药为辅助的产品体系,“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突出。

根据西点药业披露的招股书,西点药业可同产品2017年度-2020年1-6月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344.92万元、8,558.41万元、10,540.84万元和4,900.1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92%、30.70%、32.63%和40.27%,毛利贡献分别为6,423.13万元、7,798.29万元、9,395.72万元和4,320.85万元,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26.93%、32.21%、33.85%和42.05%。


 


上海澳华内镜于7月9日,在科创板首发上会


澳华内镜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终端医疗机构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年积累使其成为国内软镜龙头,公司已在软性内窥镜领域逐步掌握了内窥镜图像处理技术、内窥镜镜体设计与集成技术、安全隔离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的 AQ-100和 AQ-200 系列产品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列入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名录、被上海市工信委列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根据澳华内镜披露的招股书,2017年-2020年总体数据上看,澳华内镜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550.11万元、29775.45万元、26327.90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9.91万元、5290.86万元、1850.89万元。业务规模保持稳步扩张,经营业绩保持良好增长。

 


2021年7月13日,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资料显示,华纳药厂成立于2001年,历经20年披荆斩棘,已发展成一家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和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药品生产企业,已具备片剂、胶囊、颗粒、散剂、干混悬剂、吸入溶液剂、小容量注射剂、滴眼剂、冻干粉针剂等多种剂型和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能力。

 

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华纳大药厂实现营收分别为3.75亿元、6.13亿元、8.25亿元,2018年较2017年增长63.59%,2019年较2018年增长25.64%;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0.88亿元、1.16亿元,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8.08%、23.72%

 

 

2021年7月15日,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漱玉平民主营业务为医药零售连锁业务,在扎实做好医药零售主业的同时,公司不断探索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推动智能信息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技术在医药流通领域的使用。同时,积极推动“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大力发展医药电商等线上平台B2C业务,并积极发展创新零售服务模式,进一步布局O2O市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此外,此外,公司还通过“药店+中医坐堂诊所”、慢病管理中心、DTP专业药房等新型零售经营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和个性化健康服务。

 

此前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漱玉平民营收分别为28.88亿元、34.67亿元和46.40亿元。年度营业收入方面,漱玉平民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20.05%、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33.83%。其中,近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连续超过99%,其中零售占比在90%以上,批发、促销、陈列与咨询服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很小。

 

2021年7月16日,普瑞眼科创业板上市首发通过


普瑞眼科是一家致力于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保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全科医疗服务的专科连锁医疗机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进行全国布局,目前业务已拓展至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18个省会及直辖市,拥有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超过800人,是国内非公立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中规模位居前列的全国性眼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

 

普瑞眼科能为眼病患者提供眼科全科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医学视光项目以及综合眼病项目四大类。

 

资料显示,普瑞眼科已在全国多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共拥有19家专业眼科医院、3家眼科门诊部。2017-2019年,普瑞眼科营业收入分别为8.06亿元、10.16亿元、11.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40.80万元、3132.53万元、4905.48万元。公司预测2021年1月至6月实现销售收入80,000万元至86,000万元,同比增长65.21%至77.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00万元至7,300万元,同比增长6,123万元至6,823万元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2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迈普医学在全球范围首次实现了生物增材制造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在软组织修复上的产业化应用,目前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产品、可吸收止血纱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经过多年发展,迈普医学已成为国内少数具有规模化出口海外高端医疗市场能力的神经外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国内,迈普产品已覆盖了国内800多家医院;国际上产品出口至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亚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搭建起全球化营销体系,临床应用超过 20 万例。

 

招股书显示,迈普医学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8575.45万元、1.13亿元、1.24亿;净利分别为-1873万元、2757.85万元、3685.69万元。2018年、2019年、2020年扣非后净利分别为-294.89万元、1131.8万元、2223.29万元。

 


2021年7月29日,天益医疗在创业板上市


天益医疗主要从事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领域医用高分子耗材等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器、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喂食器及喂液管等。公司的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器等主要产品是国内较早一批投产的血液净化医用耗材产品之一;CRRT 型体外循环血路是国内极少数获得该治疗模式的管路注册产品。

彼时,据招股书显示,天益医疗2014年至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亿、1.63亿、2.23亿,其中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1%、37%;2014年至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370.97万元、3045.37万元、5060.88万元,2015年、2016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8%、66%

 

 

3、八月上市公司汇总


8月12日,亨迪药业创业板上市委决议通过



亨迪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形成了以非甾体抗炎类原料药为核心,心血管类、抗肿瘤类等特色原料药为辅助的产品体系。原料药产品主要为非甾体抗炎类原料药布洛芬和右旋布洛芬,心血管类原料药托拉塞米和米力农,抗肿瘤类原料药醋酸阿比特龙、磷酸氟达拉滨和盐酸格拉司琼。

作为一家原料药企业,原料药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超九成。上会稿显示,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亨迪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5.17亿元、6.6亿元、2.9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377.17万元、9147.69万元、1.85亿元、9205.53万元。

 



何氏眼科于2021.8.20 日在创业板IPO过会


何氏眼科于2021.8.20 日在创业板IPO过会 

据了解,华厦眼科成立于 2004 年,是一家专注于眼科专科医疗服务的大型民营医疗连锁集团。公司面向国内外广大眼科疾病患者提供眼科全科诊疗服务,包括白内障、屈光、眼底、斜弱视及小儿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和眼肿瘤、眼外伤在内的眼科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专科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何氏眼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14亿元、7.46亿元、8.3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617.40万元、8060.12万元、1亿元。2021年1-6月,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眼科医疗服务需求陆续得到了释放和恢复。2021年1-6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6亿元,增长37.09%

 


2021.8.20日,心玮医疗港交所上市


心玮医疗专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微创介入新产品的开发,矢志为广大脑卒中患者提供完整的预防和治疗创新医疗技术。布局了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完整产品线,涵盖心源性卒中产品线、取栓治疗产品线、通路产品线以及脑血管狭窄治疗产品。

目前心玮医疗在中国拥有四款商业化产品和19款获批产品及在研产品,其两款核心产品分别是Captor取栓器械及左心耳封堵器。Captor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设,且已在中国商业化,而左心耳(LAA)封堵器是为心房颤动而设,正待NMPA注册审查。

 

财务数据方面,公司于2020年一季度开始商业化SupSelek微导管及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方开始产生收益。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均录得经营亏损。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公司亏损人民币7549.8万元、2.16亿元及4129.7万元。

 


先瑞达医疗于8月24日在港交所上市


先瑞达医疗是中国领先的介入医疗器械公司,产品主要专注于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涉及药物涂层球囊 (DCB)、外周球囊扩张导管(PTA)等,是集研发、生产、销售血管内导管系列产品于一体的外商独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作为一家领先的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先瑞达以「介入无植入」为理念,提供多种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研发了多款具有世界领先(尤其在药物涂层球囊(DCB)领域以及血栓抽吸导管领域)技术的介入医疗器械。

 

2019年和2020年前9个月,先瑞达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25亿、1.60亿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2310.5万、 -2228.6万人民币,仅从2020年前9个月数据来看,公司的产品销售情况进展稳定。





出品方:华医研究院

作者:李欣

编者:李欣



医耘科技致力于以大数据提供医疗全产业链服务。公司的10C业务包括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营销服务、金融科技方案服务、产业咨询服务、品牌及商业运作等,致力于以大数据评价体系,助力企业全发展周期的成长和增值。旗下华医研究院是国内极少数一级市场医疗投资研究院,也是国内医疗投资全景图的界定者。专注医疗产业6大板块、36个子行业以及180+细分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企业成长性价值评价体系,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研究院已拥有上万家大健康企业的经营数据,并长期保持互动,实时更新企业最新动态,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大数据研究机构,被业内人士称为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标准普尔。



快速预约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