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指导,厦门国际银行、澳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主办,浙江有数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医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台、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支持的“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对接会”在上海G60科创大厦圆满举办,本次活动主“预见2024,共创生物医药新辉煌”。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张文,厦门国际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吕小艇,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台理事长刘云,上海市金融业联合会监事长江锡洲,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促进会会长林森勇,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组长&松江科创办副主任戴志明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生物医药前沿创新中心、临港松江科技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临港南桥科技城、莘庄工业区等多位相关职能机构和政府园区的重要嘉宾受邀出席本次论坛。现场气氛活跃,嘉宾讨论热烈。
01
领导致辞
戴志明
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组长
松江科创办副主任
对接会首先邀请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组长、松江科创办副主任戴志明为本次活动致辞。戴主任指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仅构建了“1+7+n”的产业联盟体系,也建立建全了跨区域的产业供应链协同机制,未来将持续增强九城一体,创新协同合力,充分发挥产业+人才+金融的优势,为政府及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综合赋能服务。
02
领导致辞
吕小艇
厦门国际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厦门国际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吕小艇也为本次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对接会发表了致辞。
吕副行长讲道:“从国家推出‘专精特新’企业帮扶政策以来,我行积极拥抱政策,推出了‘3+X’的产业专业化客群建设战略,在聚焦新能源、数字制造和绿色环保三大国家重点产业的同时,鼓励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本地特色产业,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准入策略、产品方案、定价指引及客户清单的‘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方案。”
03
2024厦门国际银行专精特新
金融协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2024厦门国际银行专精特新金融协作系列活动第一站:上海站的启动仪式在本次对接会举行。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组长&松江科创办副主任戴志明,厦门国际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吕小艇,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台理事长刘云,有数科技董事、副总裁江潇俊参与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2024年,厦门国际银行将继续积极拥抱政策,通过丰富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帮扶众多科技型企业,助力企业解决各类融资难题,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04
G60生物医药相关产业政策介绍
陈娜
临港松江科技城产业招商部副总经理
生物医药作为松江区重点发展“6+X”战新产业之一,陈副总经理对G60科创走廊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政策扶持进行了详细讲解。此外,也对临港松江科技城进行了介绍,临港松江科技城是全市首个“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示范基地,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技术创新策源区和重大成果转化承载区,是全市唯一工业互联网特色园区和标杆示范园区。
05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相关金融政策分享
黄明生
厦门国际银行总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
厦门国际银行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2021年总资产正式突破万亿,成为国内未上市银行中总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其中境外机构业务占比超过30%,国际化特色明显。而且集团三地联动,以主要经济带网点布局,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专精特新”客群对生物医药、制造业、科创领域、绿色金融等国家重点鼓励方向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黄明生总经理提道:“厦门国际银行将强化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的结合,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银行高质量转型发展方向,出台各类政策,强化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引导各机构、市场人员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投融资支持方面的应有作用。”
06
构建专精特新生物医药企业的
泛金融服务生态
刘云
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台理事长
刘总指出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22年6月初,工信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并推动“小巨人”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领航企业发展。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生物医药企业的关联,刘总提到:“中小企业梯度与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阶段有强对应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A+轮后的生物医药企业高度契合。”
07
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台理事单位
授牌仪式
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台第三批理事单位的授牌仪式也在本次对接会进行。成都医学城、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凤栖谷生命健康产业园、黄金湾科技创业产业园、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临港金山枫泾园区、临港康桥商务绿洲、临港南桥科技城、临港松江科技城、临港碳谷绿湾产业园、南京新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南浔人才产业集团精细化工产业园、上海宝山高新科创基地、生命元山、数字江海、太仓生物港、天津综保智汇城、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宜兴国际生命科技产业园、浙江长三角国际合作产业园共20家园区理事单位和安龄生物、永仁心医疗、誉衡生物、辉大基因、康朴生物、思路迪医药、维亚生物、爱谨科技、弼领生物、碧博生物、多禧生物、复宏汉霖、和黄医药、和元生物、金斯瑞生物、劲方医药、凯莱英生物、康景医药、以心医疗、应脉医疗、英诺湖医药、鹰眼智能健康、科伦药业、科州制药、乐威医药、梅斯健康、派真生物、普米斯生物、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友芝友生物制药、则正医药、中科新生命共32个企业理事单位分批次上台参与授牌仪式。上海市金融业联合会监事长江锡洲、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促进会会长林森勇、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副总裁吴旭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陈妍妍、普陀商务委副主任陈中德、临港松江科技城总经理薛酉天、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白新宇、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副总经理刘颐称、临港南桥科技城总经理潘嵘嵘、莘庄工业区副总经理盛夏分别为机构代表授牌。
08
项目融资路演
项目路演大赛作为本次对接会的重要一环,展示了活动对于生物创新药领域科技成果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关注。
来自华医资本、素纯资本、懿德资本、丹麓资本、辰德资本、博荃资本、济峰资本、思德创投、痕迹资本、思佰益基金、山蓝资本、源星资本、上海产投、国泰君安证裕投资、青岛国信创投、松江国投、顺澄资本、成为资本、远大产融、思加资本、联创投资的21位投资嘉宾作为本次路演评委出席了活动。除了以上投资机构外,本次到场的投资机构还有威高资本、元生创投、亚泰资本等超过30家的投资机构。
活动邀请了奕检健康、科凯生命科学、长森药业、安龄生物、誉衡生物、仅三生物、永仁心医疗、君益禾生物八家优秀企业进行了项目路演推介。企业代表围绕公司背景、项目创新、市场机会、团队实力、财务状况和融资需求等做出介绍,评委就项目的行业竞争力、市场前景、营收情况等方面与企业展开提问和交流,并最终给出相应评分。
奕检健康
陈思 奕检健康创始人
奕检健康专业从事生物医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医学检测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集研发、转化、生产、销售为一体,致力于打造精准医学产业闭环,将前沿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健康领域,推动基因科技成果转化。
科凯生命科学
陈大凯 科凯生命科学CEO
科凯生命科学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端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开发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瓣膜疾病的系统解决方案。
长森药业
杨树 长森药业公关总监
长森药业专注于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条涵盖抗病毒、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免疫等多个领域,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发管线,多款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安龄生物
马智强 安龄生物CEO助理
作为世界领先的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安龄生物致力于开发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产品和治疗癌症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成为全球新医学领域的一流企业。
誉衡生物
黄映 誉衡生物董事会秘书
誉衡生物聚焦肿瘤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成为一家专注于肿瘤免疫领域,通过医学驱动商业创新和国际布局,实现新药价值的聚变和裂变的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仅三生物
丁威 仅三生物董事长
仅三生物作为一家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商业化的全链路生物创新智造企业,是由3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合力打造的成熟高效的生物合成研发&量产平台,致力以前沿的生物合成技术,为客户提供各类高价值原料替代。
永仁心医疗
杨洋 永仁心医疗业务总监
永仁心医疗是聚焦心衰重症疾病诊疗的平台,包括心外、心内、ICU、心超等多科室协作的技术和商业化平台;同时也建立以技术协同和客户协同为目标的心衰重症平台。
君益禾生物
王苗苗 君益禾生物总经理
君益禾生物 —— 基于平台化技术的新一代细胞治疗创新药企业,是上海市松江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引进生物医药项目。专注于治疗慢性疾病、退行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的创新药物研发及临床转化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
经过精彩的路演展示和分享、专家评委们的评价打分,最后长森药业凭借出色的现场表现获得了本次对接会的项目路演优胜奖。
09
企业风采亮相
本环节,碧博生物、劲方医药、中科新生命、鹰眼智能健康、英诺湖医药等多家企业代表精炼介绍了公司背景、业务、创新亮点、团队实力等关键信息。通过本次互动,各企业代表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活动后企业代表也互留了联系方式,期待深入沟通探讨未来合作机遇。
10
圆桌讨论:生物医药行业
2024年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源星资本合伙人卓星煜的主持下,爱谨科技CEO凌舒园、辉大基因CEO姚璇、磅策医疗创始人兼CEO张兆东、维亚生物高级副总裁蔡建华、康朴生物商务拓展副总裁王道毅、思路迪医药CFO张竞、鼎新基因联合创始人谭青乔、海通证券董事总经理王莉积极参与了本次讨论。
圆桌上谈到,尽管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处于资本寒冬,但这是行业发展的正常周期,企业不必过于焦虑。当下,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首先是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聚焦企业擅长的、核心的产品管线;此外也需深入客户,紧盯临床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多角度思考企业应该如何利用现阶段实现量变到质变。最后,企业需严格控制现金流,不仅要有从现金流倒推企业管理的思考问题,在必要时刻也要考虑让利拳头产品,以此保留企业创新能力。
本次对接会,共有20+园区、30+投资机构、50+企业代表等共计300 余人莅临现场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汇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生物创新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推动资本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开创生物创新药领域更加美好的未来。
*嘉宾发言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如有出入,请与作者联系。